《美国银器业先锋与大厂》截稿
作者:kmzs 日期:2021-10-18
奢华三百载:美国银器业沿革 (这是综述+引言) 殖民时代(波士顿):赫尔与桑德森及后来者 (介绍了15位新英格兰银匠) 殖民时代(纽约):荷兰裔、胡格诺与迈尔·迈尔斯 (介绍了12位纽约殖民地银匠) 殖民时代(费城):理查森父子和小菲利普·辛 (还提到了另外两三人) 半夜骑行:保罗·里维尔 华灯初上:弗莱彻与加德纳 百年老店(一):鲍尔–布莱克 (从老马康到布莱克–斯塔尔与弗罗斯特,另外介绍了约翰·文特) 百年老店(二):J·E·考德威尔及其他 (另含费城的贝利–班克斯与比德尔、威廉·威尔森父子公司,顺道提了波士顿的施里夫–克伦普与洛等) 设计为王:蒂芙尼 (另含穆尔父子、格罗斯耶安与伍德沃德和蒂芙尼一众众主力设计师) 行业龙头:戈勒姆 (另含斯波尔丁公司、阿尔文银器公司、埃里克·马格努森和戈勒姆的主力设计师) 紧随时尚:怀廷 (另含在怀廷和蒂芙尼之间来回活动的查尔斯·奥斯本) 经典传承:威廉·盖尔、多米尼克与哈夫和伍德与休斯 (另含后者的后继者格拉夫–沃什伯恩与邓恩) 小小诱惑:希布勒 (另含艾伯特·科尔斯等) 工业巨擘(一):里德与巴顿 (另含西奥多·B·斯塔尔公司) 工业巨擘(二):国际银器公司 (另含梅里登不列颠尼亚公司、威尔科克斯与埃文斯滕、威尔科克斯镀银器公司、巴伯银器公司、拉皮埃尔制造公司、阿方斯·拉帕利亚、奥奈达公司等) 炉火与引擎:华莱士等新英格兰地区银器厂 (含华莱士、塔特尔、沃森、托尔、伦特、德金、韦伯斯特、弗兰克·W·史密斯、R·布莱克金顿) 巴尔的摩风:萨缪尔·柯克父子及其他 (含柯克、沃纳、施蒂夫、斯科菲尔德、康拉德·克兰克父子、雅各比与詹金斯等) 西海岸骄子:范德斯利斯和施里夫 (旧金山专题,含W·K·范德斯利斯、施里夫、弗里德里克·雷赫尔、凯勒与里特、舒尔茨与费希尔) 崛起的中部:杜梅 (辛辛那提专题,另含赫尔曼·凯克、爱德华与戴维·金西、克莱门斯·奥斯坎普等) 手工艺复兴(芝加哥):卡洛工坊及其他 (另含贾维工坊、兰达尔工坊、切利尼工坊、勒博尔特公司) 手工艺复兴(马萨诸塞):玛丽·奈特、格贝莱因和阿瑟·斯通 (另含波士顿的手工艺工坊) 手工艺复兴(洛杉矶):克莱门斯·弗里德尔和波特·布兰查德 窈窕新艺术:昂格尔兄弟 *注:依据个人习惯,上面标题中的“与”表示合伙关系,即前后的两人是同一家店铺工坊的合伙人,“和”、“及”等表示并列关系,前后为两家独立实体。
【更多资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银器文化史研究”,或加微信号suoluomi8888】
银匠的命运——自裁篇
作者:kmzs 日期:2021-05-16
美国作家埃丝特·福布斯,给该国著名银匠保罗·里维尔写过一本传记,名作《保罗·里维尔和他所生活的世界》,这为她在1942年赢得了普利策奖。这本五百多页的厚书,最后一章最后一小节的标题就叫“ALL MEN MUST DIE”(人必有一死)。没办法,“无定的必然”(李泽厚语)嘛。“必然”没有什么好讨论的,问题在于“无定”。
银匠中有活到九十、一百的,也有英年早逝的,当然也有想不开的。这里先关注最后一类,下面举英、法、美例子各一。有人问为啥没有中国的例子。老祖宗虽然常说“士农工商”,但是除了“士”(官宦或者至少是个文士),其他的都是历史上的隐形人。太史公有云,“名摩灭(者),不可胜记”,此言不虚。晚清以前银匠,能列出名字的有谁呢?朱碧山?好吧,算一个,然后呢?没有了?哦,还有,翻翻考古挖掘年鉴,查查历年出土的银器银锭上的铭文,肯定能找出不少,但留下的也就真的只有个名字而已了。
跑题了……言归正传,先来看看英国的例子。这个不幸的人来自伦敦的皮茨(Pitts)家族。皮茨家的银匠从业史起源于老托马斯·皮茨。此人曾拜著名的胡格诺匠人(商人)维尧姆家的小达维德(David Willaume II)为师,18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独立经营,曾为帕克与韦克林(参见《近280年历史的英国银托盘:准皇家金匠乔治·威克斯》一文)供应过不少产品,以分层饰盘为多。他的两个儿子小托马斯和威廉,后来也都混迹银匠圈。尤其是后者,精于捶錾技艺,为当时的皇家金匠兼首任皇冠珠宝商朗德尔-布里奇与朗德尔(Rundell, Bridge & Rundell,皇冠珠宝商是摄政王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头衔,因此是第一任)供应过产品,也负责为他们的一些高端定制器进行錾花装饰。威廉同名的儿子小威廉·皮茨,不但跟父亲一样掌握了捶錾技艺,还接受过艺术训练,成了一名设计(制图)师和塑形师——塑形师负责给需要铸造成型的圆雕、高浮雕部件雕制原模,比如失蜡法用的蜡模什么的,跟雕塑家的差别仅仅在于不能随意发挥,一个是装饰艺术家,一个是纯艺术家。小威廉能力过人,自然干得风生水起,成了鼎鼎大名的保罗·斯托尔工坊的主力工艺师之一。后来……他居然在1840年吞服过量鸦片酊(阿片酊)自杀了……原因?……反正应该不是为了抗议英国鬼子在这年发动的鸦片战争……
英吉利海峡对岸的那位死者更加有名,来自19世纪最重要的法国银器商奥迪奥(Odiot)家族。该家族的最后一代金匠是两兄弟——古斯塔夫和埃内斯特。后者在1890先一步离开人世,留下老哥苦苦支撑。此后,古斯塔夫一度将家族企业交给手下的工头和主力设计师去经营,自己退居幕后做沉默的合伙人,企业名也因此改名为普雷沃公司(或称普雷沃–雷西皮奥公司),至到1906年重组为股份制企业后,才又改回奥迪奥公司的名头——目前这个法国银器厂还存在,只是规模缩小很多,而且早就不在奥迪奥家族控制下了。年逾八旬的古斯塔夫·奥迪奥,1905年时已双目失明,他又苟活了七年,最终放弃了希望,于1912年饮弹自尽。
三大悲剧的最后一个,发生在近代美国的金属工业中心——康涅狄格州小城梅里登。当地历史上最大的企业,名叫“梅里登不列颠尼亚公司”(及其后继者)。这里的“不列颠尼亚”,实际上是兴起于英国的一种硬质锡合金。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美国人也掌握了这种新材料的配方,开始用它来制作日用金属器,很快又作为镀银器的胎体(即电镀不列颠尼亚金属,简称“EPBM”)。刚刚提到的梅里登不列颠尼亚公司,就是由梅里登及附近地区的七个锡匠,在1848年一起投资设立的。这七人可以分成三组:威尔科克斯(Wilcox)家的两兄弟、三个曾经或现在一个合伙开业的匠人和两个独立的个体小工坊主。威尔科克斯家后来成为了该公司的领导核心,在1898年联合了另外16家镀银器、银器制造商,组成了名噪一时的大企业集团——国际银器公司(锡匠自此洗白成了银匠)。不过在十二年之前,也就是1886年,两兄弟中的弟弟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突然自杀身亡……具体原因和细节还要进一步追查……
……大概是,人生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