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历史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银匠的命运——自裁篇

美国作家埃丝特·福布斯,给该国著名银匠保罗·里维尔写过一本传记,名作《保罗·里维尔和他所生活的世界》,这为她在1942年赢得了普利策奖。这本五百多页的厚书,最后一章最后一小节的标题就叫“ALL MEN MUST DIE”(人必有一死)。没办法,“无定的必然”(李泽厚语)嘛。“必然”没有什么好讨论的,问题在于“无定”。

银匠中有活到九十、一百的,也有英年早逝的,当然也有想不开的。这里先关注最后一类,下面举英、法、美例子各一。有人问为啥没有中国的例子。老祖宗虽然常说“士农工商”,但是除了“士”(官宦或者至少是个文士),其他的都是历史上的隐形人。太史公有云,“名摩灭(者),不可胜记”,此言不虚。晚清以前银匠,能列出名字的有谁呢?朱碧山?好吧,算一个,然后呢?没有了?哦,还有,翻翻考古挖掘年鉴,查查历年出土的银器银锭上的铭文,肯定能找出不少,但留下的也就真的只有个名字而已了。

跑题了……言归正传,先来看看英国的例子。这个不幸的人来自伦敦的皮茨(Pitts)家族。皮茨家的银匠从业史起源于老托马斯·皮茨。此人曾拜著名的胡格诺匠人(商人)维尧姆家的小达维德(David Willaume II)为师,18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独立经营,曾为帕克与韦克林(参见《近280年历史的英国银托盘:准皇家金匠乔治·威克斯》一文)供应过不少产品,以分层饰盘为多。他的两个儿子小托马斯和威廉,后来也都混迹银匠圈。尤其是后者,精于捶錾技艺,为当时的皇家金匠兼首任皇冠珠宝商朗德尔-布里奇与朗德尔(Rundell, Bridge & Rundell,皇冠珠宝商是摄政王给他们量身定做的头衔,因此是第一任)供应过产品,也负责为他们的一些高端定制器进行錾花装饰。威廉同名的儿子小威廉·皮茨,不但跟父亲一样掌握了捶錾技艺,还接受过艺术训练,成了一名设计(制图)师和塑形师——塑形师负责给需要铸造成型的圆雕、高浮雕部件雕制原模,比如失蜡法用的蜡模什么的,跟雕塑家的差别仅仅在于不能随意发挥,一个是装饰艺术家,一个是纯艺术家。小威廉能力过人,自然干得风生水起,成了鼎鼎大名的保罗·斯托尔工坊的主力工艺师之一。后来……他居然在1840年吞服过量鸦片酊(阿片酊)自杀了……原因?……反正应该不是为了抗议英国鬼子在这年发动的鸦片战争……

 


 

英吉利海峡对岸的那位死者更加有名,来自19世纪最重要的法国银器商奥迪奥(Odiot)家族。该家族的最后一代金匠是两兄弟——古斯塔夫和埃内斯特。后者在1890先一步离开人世,留下老哥苦苦支撑。此后,古斯塔夫一度将家族企业交给手下的工头和主力设计师去经营,自己退居幕后做沉默的合伙人,企业名也因此改名为普雷沃公司(或称普雷沃–雷西皮奥公司),至到1906年重组为股份制企业后,才又改回奥迪奥公司的名头——目前这个法国银器厂还存在,只是规模缩小很多,而且早就不在奥迪奥家族控制下了。年逾八旬的古斯塔夫·奥迪奥,1905年时已双目失明,他又苟活了七年,最终放弃了希望,于1912年饮弹自尽。

 


 

三大悲剧的最后一个,发生在近代美国的金属工业中心——康涅狄格州小城梅里登。当地历史上最大的企业,名叫“梅里登不列颠尼亚公司”(及其后继者)。这里的“不列颠尼亚”,实际上是兴起于英国的一种硬质锡合金。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美国人也掌握了这种新材料的配方,开始用它来制作日用金属器,很快又作为镀银器的胎体(即电镀不列颠尼亚金属,简称“EPBM”)。刚刚提到的梅里登不列颠尼亚公司,就是由梅里登及附近地区的七个锡匠,在1848年一起投资设立的。这七人可以分成三组:威尔科克斯(Wilcox)家的两兄弟、三个曾经或现在一个合伙开业的匠人和两个独立的个体小工坊主。威尔科克斯家后来成为了该公司的领导核心,在1898年联合了另外16家镀银器、银器制造商,组成了名噪一时的大企业集团——国际银器公司(锡匠自此洗白成了银匠)。不过在十二年之前,也就是1886年,两兄弟中的弟弟丹尼斯·威尔科克斯突然自杀身亡……具体原因和细节还要进一步追查……

……大概是,人生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懂……

 


【更多资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银器文化史研究”,或加微信号suoluomi8888】

 

Tags: 银器 古董银器 西洋古董 装饰艺术 历史 产业史 文化史

分类:银与文化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483

17世纪后期(查理二世复辟以来)及18世纪的英格兰银器是笔者的关注重点之一。此前不论是英国还是欧洲其他地方的制品,存世至今者已非常稀少,后来(尤其是19世纪中叶以降)的产物则又实在过多了一些。18世纪,刚刚好,嗯。  

最近偶然入手了一个带1742年鉴定标(即约产于1742年5月至1743年5月间)的银托盘。表面阴錾的花纹是当时正流行的洛可可风格,外围的圆线条装饰(gadroon,这个词译法歧出,但都不怎么贴切)和四角贴焊的皱巴巴的贝壳,也是常与洛可可风搭配使用。比之后来的同类器具,此件显得颇为厚实,且具有工业革命前制品特有手工感,比如从反面的剪裁可以看到并没有达到完美的对称。

 

在工业革命以前,以及工业化初期机械设备还使用得比较少的时代,工艺的精致程度和装饰的精美程度,往往不只反映出其制作者或出品商的水平,还反映出购买者(用户)的财力和实力。英国摄政王(乔治四世)的“恢宏餐具套装”(Grand Service,个人常译作“恢弘套件”)里的分层饰盘、大烛台等和斯托尔与莫蒂默的店里售出的普通器物,虽然都打着保罗·斯托尔的标记,艺术和工艺水准却可能要差好几个等级。毕竟,想跟拿破仑比银器美,就得拿出如山的钱来,工费几倍于材料费,也只能忍了。而那些中小贵族、富商和尊贵某某行会之类,则只能望囊兴叹,接受现实。 

 

这个托盘的制作者叫乔治·威克斯(George Wickes),活跃于1722至1760年间。这一时期英国银器业最高端的市场被一众老外给霸占了。法国人(胡格诺信徒)里有保罗·德拉梅尔、保罗·克雷斯潘等征服了几个欧洲王室的大牛,也就只有他们母国的托马斯·热尔曼之流能镇得住他们。来自德国的有查尔斯·坎德勒(姓氏据德语当译作肯德勒)和弗雷德里克·坎德勒,有人尝试将他们与当时管理梅森瓷厂的肯德勒家族联系起来,但可能没什么关系。来自低地国家的则有尼古拉斯·斯普里蒙特,此君是列日人,列日是法语区(瓦隆区),因此跟南边的邻居关系不浅。据说他曾在法国随托马斯·热尔曼接受过训练,或许在卢浮宫大画廊底下干过一阵子?好在这家伙在伦敦只做了几年的金匠,就跑去接手切尔西瓷厂了。

乔治·威克斯在19世纪中叶(30到60年代算中叶)的土生英国金匠了算是个人物。上世纪80年代有人写了本书叫《乔治·威克斯:皇家金匠 1698-1761》。但当时(托马斯·赫明之前)的英国皇家都是商人,名义上是金匠公会匠师,却啥正经活不干。真正干活的一般叫做王室“从属金匠”(Subordinate Goldsmith)。而威克斯连“从属”也轮不上,只是威尔士亲王(英国王储)家的特许供应商。

在鄙人的《英国重要金匠、厂商与设计师》里,乔治·威克斯是专门有个小节,或者说“条目”的,这里也不想过多重复。之所以那本书将他称为“皇家金匠”,其一是就今日的眼光,威尔士亲王家御用,广义上也算是有皇家御用认证(Royal Warrant of Appointment)。更重要的是,他的店铺乃是皇家金匠兼第二代皇冠珠宝商杰拉德的前身。

威克斯没有子女,或者至少没有活到成年的子女,因此他在1760年退休之后,产业转给了两个徒弟约翰·帕克和爱德华·韦克林。这俩人资产有限,因此威克斯搞了个“股转债”,将原本投在店里的部分房舍、资金等借给了两人。帕克跟威克斯的妻子,还有威克斯形如养子的前合伙人都是同乡,存在亲缘关系,大概由此成了第一合伙人,韦克林虽然资格老得多,却屈居次席。虽然威克斯自1835年起便是威尔士亲王的专属供应商,但这位亲王死得早,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儿子乔治三世。后者的品味与其父不同,选了托马斯·赫明来当皇家金匠。最终仅少数帕克与韦克林的产品成功打入宫廷。

大约从1740年代中叶起,威克斯就不在工坊里叮当打银器了,甚至都连生产管理都不再负责,全交给韦克林处理。韦克林成了店主之一后,也不去打银了,又让其他人经营工坊。这家店的直属工坊的后几代负责人,跟保罗·斯托尔的老爹、跟与斯托尔关系密切的安德鲁·福格尔贝里、跟老罗伯特·杰拉德都能牵上线。在短短的16年存续期间,他们还有一大堆排他和非排他的供应商,可谓是伦敦银器业的一大核心、产业链的重要枢纽,也是19世纪下半叶(即后德拉梅尔时代)最重要的英国银器商之一(另一个是托马斯·赫明)。技而优则商,干得好的金匠总想当商人(资本家),这大概是18世纪起(或许自资产阶级革命前便出现)的新特点,不但威克斯如此,三保罗等也概莫能外——德拉梅尔的部分产品是外来的,斯托尔则与人联手搞了个大商店,就连美国的保罗·里维尔都要做工业家。

1776年,赚的盆满钵满的帕克和韦克林双双退休,大概是去购置土地当地主或者搞搞实业投资什么的,转到更轻松、更体面、更“上流”的行业享福去了。韦克林的儿子和他的一个姓泰勒的朋友成为这家店的新主人。1792年,泰勒病亡,富裕的杂货商罗伯特·杰拉德成为了小韦克林的合伙人,仅过了十年又变成了唯一的经营者,Garrard品牌两百余年的历史自此翻开。

看银器不给看款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西洋银器更是如此,所以最后来看下标。


左边的是伦敦鉴定所,或者说金匠公会会馆打的标,当时还没开征金银制品税,故而只有这三个。最右面的是乔治·威克斯的作者(责任者/出品人)标。上回提到他在1735年从时任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处得到了御用认证,这意味着他能在款识、招幌、广告、发票抬头等各种场合公开使用代表威尔士亲王家的“三根羽毛”徽记。他很快就刻了一个带有此图案的新钢戳,并跑到金匠公会进行了注册。

这个“三根羽毛”徽记,准确的说应该叫做盔饰(crest)——源自古代欧洲骑士头盔顶上的装饰物,用来在战场上标明自己的是来自哪个家族的谁。有趣的是,威尔士亲王的这个盔饰下面的箴言,不是常见的拉丁语,更不是威尔士(凯尔特/盖尔)语,而是德语“Ich dien”(“我服务”,或者更直白点“俺有用”?)。后边的动词只有词干“dien”,没有第一人称单数直陈式变位后缀“e”,也没有不定式后缀“(e)n”或其他什么后缀,不知道是啥个古老用法,还是被英语带偏了(大雾)。

威克斯1735年版的作者标,是个比较简单的三根毛加规整普通的首字母缩写“GW”。两年后,他又重新登记了标记,就是这个托盘上的哥特体“GW”的版本。后来帕克与韦克林的款识也采用这一风格。 

托盘的底面除了这个标记外,还刻了一行小字,内容为“No: · 14 · 7”。最开始的字母看上去像“Ni”,但可以肯定是“No”(笔者见过多例),名义上是编号,其实这个14·7应当是重量,即这个托盘最初重14金衡盎司零7英钱,折合成公制约为446.3克。不过目前的实际重量只有423.2克。可见在常年的使用和抛光过程中磨掉了不少,表面錾花看上去,也让人感到有所变浅。据收藏有大量殖民地时代美国银器的温特图尔博物馆(The Henry Francis Du Pont Winterthur Museum),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进行的内部测试表明,反复清洗抛光次数多了,能造成明显的损耗(具体时间和数值记不清了)。


 

18世纪伦敦产容器类银制品,不少像这样刻划上了重量。它们似乎是在制造商交付时就已添加的,尤其是在与威克斯-韦克林这一系相关的金匠的作品上较常见。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笔者的那个正面刻尤金诗作的福格尔贝里制银餐盘(年份标是1773年的),其底部也以相同的方式标记了重量,如前文所述,这个瑞典移民与韦克林家、与斯托尔家,都存在联系。(完)
【更多资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银器文化史研究”,或加微信号suoluomi8888】

 


Tags: 银器 古董银器 英国银器 装饰艺术 历史 产业史 文化史

分类:银与文化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407

《日本银器商考略》初稿概况

2018年9月-11月

增加了一个条目:铃木时计店(铃木茂八)

改题《主要日本银器商考略》并删除部分次要条目,完整版以后再说

 

--------------------------------------------

 

2017年11月27日

增加了一个条目:

松花堂(松泽松花堂)——高冈金银器商

以前见过一些松花堂相关史料(共计七种二战前出版物),但未见实物,今日偶见,立即录入之。

 

--------------------------------------------

 

2017年11月8日

最近增补了两个条目:

1)辩天商会(BENTEN)——横滨外销商

2)森村商店(森村本店)

同时删去了:

清课堂(山中源兵卫)——锡镴器商中同样在战后(或稍早?)才涉足银制品的大阪锡半都不写,却写清课堂貌似说不过去,改为放在“写在前面的话”部分中略作介绍。

 

--------------------------------------------

 

2017年10月10日

《日本银器商考略》一文2016年4月动笔,主要采用二战结束前日本国内刊印发行的各类行业名录、纳税资料、商标注册资料、相关厂商广告及专门的行业志、企业志等(总共近千册),并参照存世实物、单据之类,粗略考订了一百数十家日本银器商的情况。其中既包括专门的银器制造商,也包括涉及银器业务的珠宝首饰商、钟表商、百货店、艺术品出口商、金工师工坊和造币局之类的公立机构,等等。总计近6万字,200余幅插图(主要是款图、广告、实物资料,同一家的不同款图通常合并为一幅)。目前暂定名单如下


  • 阿瑟与邦德商会(Arthur & Bond/アーサー、エンド、ポンド商会)
  • 奥村本店(錺屋)与菊光堂(奥村菊光堂)
  • 白牡丹本店
  • 白木屋(SHIROKIYA
  • 百洗堂(樋诘百洗堂)
  • 阪急百货店
  • 北村静香
  • 池田商店(M. IKEDA
  • 纯古堂(加藤纯古堂)
  • 村松(村松本店、村松贵金属品店等)
  • 大和宝饰(ヤマト宝飾/YAMATO JEWELRY
  • 大和商会(YAMATO & CO.
  • 大久保兄弟商会(OKUBO BROTHERS
  • 大桥美浓新时计店
  • 大胜堂
  • 大丸(DAIMARU
  • 德力商店与德力本店
  • 东洋金属食器株式会社
  • 渡边美术商店
  • 碓井钟表店(ウスヰ時計店)
  • 服部时计店(K. HATTORI & CO.)与和光(WAKO
  • 富士山洋行(FUJIYAMA
  • 芳华堂(吉田芳华堂)
  • 冈野贵金属店(冈野两替店)
  • 高岛屋
  • 高木工场
  • 宫本商行(MIYAMOTO SHOKO
  • 关川贵金属铺
  • 关商店
  • 广濑金银店
  • 合月商店(アイツキ商店)
  • 河村弥三郎(德成)
  • 黑川荣胜、义胜及黑川金银器制作所
  • 鸿池美术店(Y. KONOIKE
  • 吉冈宗云斋
  • 吉田半兵卫(美浓屋)
  • 吉田细工部(吉田贵金属店)
  • 集粹堂(能集粹堂)
  • 今井八方堂
  • 金龙堂(松尾忠久)
  • 金谷五郎三郎
  • 金寿堂(雨宫金寿堂)
  • 金星堂(山本金星堂)
  • 锦绫堂(大西锦绫堂)
  • 精好屋松村金银店
  • 久芳堂(伊藤久芳堂)
  • 库恩与科莫尔商会(KUHN & KOMOR/クーン、エンド、コモル商会)
  • 林盛堂(木林林盛堂)
  • 铃与商店(SUZUYO SHOTEN
  • 美产舍(BISANSHA
  • 美善堂(佐野公胜)
  • 尼伊(AMAI
  • 平田重光
  • 平田宗幸
  • 千代田屋(CHIYODAYA
  • 前川两替店(Y. MAEKAWA
  • 秦银器店
  • 秦藏六
  • 青凤堂(内岛市平)
  • 青松堂(松田青松堂)
  • 清课堂(山中源兵卫)
  • 日廼家
  • 若松屋家边商店
  • 三越(MITSUKOSHI
  • 涩谷金赏堂
  • 森养吉
  • 山川孝次(北宗堂)
  • 山口丹金(金匠堂)
  • 山崎商店(YAMAZAKI SHOTEN
  • 山县元兵卫本店
  • 尚美堂
  • 生驹商店(G.IKOMA
  • 生秀馆
  • 圣铁堂(大冈铁平)
  • 十合吴服店
  • 石福商店
  • 石原时计店
  • 柿畠甚工堂
  • 寺内贵金属铺
  • 松坂屋(伊藤吴服店/MATSUZAKAYA
  • 松屋(MATSUYA
  • 糸岐商店(ITOKI & CO.
  • 藤塚光明堂
  • 天赏堂(TENSHODO
  • 天野时计宝饰品株式会社
  • 太美堂(川边太美堂)
  • 丸嘉商店
  • 武士商会(サムライ商会/SAMURAI SHOKAI
  • 武藏屋(ムサシヤ/MUSASHIYA)与大关
  • 细沼贵金属工业株式会社与中村商店
  • 香林堂(小林香林堂)
  • 向田武吉本店(向田商店/B. MUKODA
  • 小林时计店(D. KOBAYASHI
  • 小森宫金银店
  • 小野春宝饰店
  • 新城猪之吉(I. SHINJO
  • 惺惺堂(绍美荣祐/E. JOMI
  • 旭商店(アサヒ商店/ASAHI SHOTEN
  • 野村时计店
  • 一东斋
  • 一鹤斋
  • 一望斋
  • 伊势丹(Isetan
  • 益永茂三郎与益永集锦堂
  • 银眼堂
  • 英青堂(平野吉兵卫)
  • 有山金生堂
  • 羽田贵金属店(羽田本店与羽田贵宝堂/HADA & CO.
  • 玉宝堂
  • 玉屋商店(TAMAYA & CO.
  • 御木本珍珠店(MIKIMOTO PEARL
  • 元宝堂原田时计店
  • 斋藤商店(斋藤贵金属店)
  • 造币局
  • 植田商店(K.UYEDA
  • 中川净益
  • 竹谷本店(金光堂)与竹谷金正堂
  • 竹影堂(荣真)
  • 佐福商店
  • 佐野正本店

Tags: 银器 日本金工 金属工艺 钟表 百货 首饰 历史

分类:银与文化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2 | 查看次数: 2686

查理·狄更斯同事及好友Henry Morley教授的纯银“大砍刀”,带原包装盒:


·类型:全银军刀型,可视为翻书杖,军刀造型的翻书杖较少。我还见过几只玳瑁刃的,不敢买,买了根风车木刃的,以后一起贴出来。 

·尺寸:全长38.1厘米。 

·重量:198克  

·材质:925银 

·标记及铭文: 

1)包装盒正面有哥特体字母H.M,为所有者(即受赠人)Henry Morley的姓名缩写。 



2)盒内绒布上有烫金文字“Watherston & Son, 12 Pall Mall East, London”,是提供定制和包装服务的零售商的名称与地址。 



3)器物的刃部有鉴定所标记:英格兰狮子徽(英格兰925纯银)、豹子头(伦敦鉴定所),大写字母O(1889年)、维多利亚头像(纳税标记)。还有作者标记“WJ PD”。 

4)刃部刻有5行文字“To Professor Henry Morley, from a grateful audience at Highfield, July 1889”(致亨利·莫雷教授,住在Highfield的心怀感激的听众增,1889年7月),其中第一行的“To”和最后一行的“July 1889”为装饰线体,中间三行为哥特体。手柄一面有一处用于刻族徽的留空,当然没必要再用,也就空着了。


·制作者:Jackson & Deere,即William Henry Jackson与Peter Henderson Deere两人合伙开办的银匠铺,1887年5月6日注册于伦敦鉴定所。其前身为1877年左右成立的银匠铺Jackson & Chase,1883年6月9日拆伙Chase离开,Jackson继续,但未立即更名。1887年与Deere合伙,1895年3月16日拆伙Deere离开,Jackson再次单干。1905年左右更名为W.H Jackson & Son,1910年左右停业。Jackson与Deere合伙期间的店址在:68 Moreland Street, Goswell Road, EC。  

·受赠人:亨利·福斯特·莫雷(1822~1894),19世纪英国作家、文学教授,早年还从事过药剂师、记者等职业。他先后就读于德国Moravian学校和伦敦皇家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www.kcl.ac.uk)。曾为泰晤士报下属的杂志写作,是英国文学巨匠查理·狄更斯的好友,并在1851~1859年间供职于狄更斯的文学杂志Household Words。1865~1889年期间担任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www.ucl.ac.uk)英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是历史上最早期的文学教授。他曾编写多部文学书籍,有些至今仍然流行。他一生共编撰图书300余种。此物赠送日期为1889年7月,应该是他即将退休时收赠的。 

·品相:完好,几乎没有使用痕迹,原盒亦完好。 

·完整图: 







*背景图为狄更斯之女对文学巨擘查理·狄更斯的回忆录,刊登在《妇女家庭杂志》(Ladies' Home Journal18933月号上。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 

Tags: 文学 历史 文化 传媒 银器 很文艺 很暴力 器物展拍

分类:银与文化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4 | 查看次数: 4270

近现代非洲之思维整理

北非

·埃及:奥斯曼埃及,默罕默德·阿里改革,(苏伊士运河建设期间)破产被英法共管后为实际上的英国殖民地,一战爆发后由于土耳其在德国一方而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纳赛尔与自由军官组织与埃及独立,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

·苏丹:奥埃侵占,马赫迪大起义,英埃共管

·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除1936~墨索里尼倒台期间意占外为独立王国,海尔·塞拉西

·厄立特里亚:意属[千年古国埃塞俄比亚,由于意大利侵占厄立特里亚,成了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1950年与埃塞结成联邦,1991年埃塞的门格图斯被推翻后独立

·吉布提:扼亚丁湾,与也门亚丁相望,法属索马里的一部分

·索马里:意属、法属、英属[在非洲东北部,索马里族聚居区域被分割成意属索马里、英属索马里、法属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和英属肯尼亚的东北地区]

·利比亚:属大马格里布地区国家,西部的黎波里塔尼亚、东部昔兰尼加、南部费赞各自为政,土属->意属,塞努西教团,伊德里斯王朝—>卡扎菲—>?

·阿尔及利亚:马格里布国家,法属,长期为法国一省,法阿战争后独立

·突尼斯:马格里布国家,法属

·摩洛哥:马格里布国家,法属、部分西属,里夫大起义,因西撒哈拉退出非盟

·西撒哈拉:西属


西非

·毛里塔尼亚:法属西非,属大马格里布地区国家

·塞内加尔:法属西非,马里联邦

·冈比亚:塞内加尔内的小蚯蚓国中国,英属,领土冈比亚河两岸10英里

·马里:法属苏丹,法属西非,首都巴马科

·几内亚比绍:葡属几内亚,首都比绍

·几内亚:法属,兰萨纳·孔戴

·佛得角:葡属,岛国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葡属,岛国

·塞拉利昂:英国废奴殖民地

·利比里亚:美国废奴殖民地

·科特迪瓦:象牙海岸,法属,首都阿比让

·加纳:黄金海岸,阿散蒂,英属,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恩克鲁玛,阿克拉

·布基纳法索:上沃尔特,法属

·多哥:(葡属->)德属,一战后英西法东托管,西部并入加纳

·贝宁:达荷美,法属

·尼日利亚:古桑海帝国,英属,北豪萨、西约鲁巴、东伊博(人少学问高),内战-伊博人的比拉夫共和国,阿布贾,奥巴桑乔

·尼日尔:法属西非,唯一不肯加入戴高乐第五共和国法兰西共同体的法属国家,撒哈拉以南法殖中第一个独立的

·喀麦隆:德属,赤道非洲,一战后英法托管[它独立时分东西两部,东部原为法属殖民地,西部原为英属殖民地,有大小部族200 多个,1961年通过谈判,与英属喀麦隆南部合并(北部并入尼日利亚),成立了联邦共和国]

·赤道几内亚:西属

·加蓬:法属赤道非洲

·刚果共和国(布):法属赤道非洲


中部非洲

·刚果(金):刚果自由邦(君主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 比属刚果—>刚果共和国(金沙萨)—>刚果民主共和国—>扎伊尔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金沙萨,1960 年6 月卡萨武布总统/卢蒙巴总理—> (“联合国军”软禁卢蒙巴后)1961 年8 月阿杜拉总理(打败上加丹加冲伯集团)—> 1964 年7 月冲伯总理—> 1965 年11 月独裁者蒙博托在美国支持下推翻卡萨武布改名扎伊尔共和国—> 1997年5月17日卢蒙巴旧部卡比拉的军队攻入金沙萨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5月29日卡比拉在金沙萨宣誓就任总统—>2001年1月卡比拉总统遇刺身亡后其子约瑟夫·卡比拉被内阁会议全面授权领导政府和军队—>2006年约瑟夫·卡比拉当选总统

·中非:乌班吉沙立,法属赤道非洲,首都班吉,博卡萨

·乍得:法属赤道非洲


东非:

·肯尼亚:英属东非,英属东非联邦,蒙巴萨,内罗毕

·乌干达:布干达,英属东非联邦,阿明,坎帕拉

·卢旺达:德属东非,一战后比利时托管,2009年英联邦

·布隆迪:德属东非,一战后比利时托管

·坦桑尼亚:坦葛尼喀+桑给巴尔的一国两制,多多玛,达累斯萨拉姆,阿鲁沙,尼雷尔

坦葛尼喀:德属东非,一战后英国托管,英属东非联邦

桑给巴尔:(葡属->)大阿曼帝国首都(苏丹赛义夫),桑给巴尔苏丹国,英属,卡鲁姆

·塞舌尔:(法属->)英属,岛国


南部非洲:

·莫桑比克:葡属东非,1995入英联邦,萨莫拉(死于空难,遗孀嫁给曼德拉)

·南非:(荷属->)英属,西-南面的开普殖民地(开普敦、英裔)、东面的纳塔尔殖民地(德班、英裔)、东北的德兰士瓦共和国(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兰德金矿金伯利钻石、豪登省、布尔人)、中部的奥兰治自由邦(布尔人)

·莱索托:巴苏陀兰,莫舒舒,英属-南非属(开普殖民地)

·博茨瓦纳:贝专纳兰,英属-南非常干涉

·斯威士兰:英属-南非属

·赞比亚:北罗得西亚,英属中非联邦(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卡翁达总统

·津巴布韦:南罗得西亚(塞西尔·罗兹),首都哈拉雷(索尔兹伯里)

·马拉维:尼亚萨兰,英属中非保护地,英属中非联邦(罗德西亚与尼亚萨兰联邦),国父班达总统

·安哥拉:葡属,安人运(MPLA)vs安解阵&安盟(苏古支持下击溃安解阵,打跑安盟,后两者由美、南非支持),古巴军5万,卡宾达飞地[葡属刚果,是在1885年的柏林会议将刚果王国分成法属刚果及比属刚果时分给葡萄牙的一小块土地]

·纳米比亚:西南非洲,德属,一战后南非托管->南非属,首都温得和克,努乔马,最后独立的殖民地

·马达加斯加:法属,大岛国

·毛里求斯:(法属->)英属,岛国

·科摩罗:法属,岛国

Tags: 历史

分类:思考感悟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4 | 查看次数: 4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