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拍】2012佳士得秋季重要银器拍卖会
作者:kmzs 日期:2012-10-20
21:11
今年的佳士得秋拍“重要银器及工艺精品”(Important Silver and Objects of Vertu)就要开始鸟,北京时间晚上十点(纽约十点上午十点)锁定佳士得频道~~~
22:02
今年的主角是这个大托盘,似王室定制,总重近8.5公斤,通体鎏金,艺术风格个人认为是洛可可。1824年制,作者不算是太重要的银匠。外圈图案有罗马神祗和狩猎图景(有个丘比特)。中间为岛国大徽,下面还带圣乔治屠龙,盾上是英格兰走狮Leopard、苏格兰立狮、爱尔兰Hibernia、汉诺威选候徽。至于为啥有个汉诺威选候家徽嵌在中间……你懂得(学过岛国历史的话)。
22:06
这回的拍卖师长这样……
22:19
已经开始了……今天的网不太好,有点儿卡。按惯例,最开始是现代银器部分,基本就是意大利的Buccellati和瑞典的Georg Jensen两家的东西轮流上……好卡,都听不出这哥们儿声线如何了……图:19号Georg Jensen套壶(成交价$15000),38号Buccellati汤釜(钮似孔雀石所制,成交价2万美刀),以及Buccellati的绒毛小银兽(成交价$32500、$6250、$52500、$30000)……
22:46
接下来照常是Objects of Vertu部分,主要包括小金器(如金制鼻烟盒)、用珠宝石材做的非首饰类物件(如小摆件)、动偶、八音盒,等等。这部分大体上是法国人和瑞士人的天下。今年这部分只有Lot 46~50共五件。
下面分别是标的48($21250)、49($8125)、50($194,500)
22:54
再接下来上了几件套法国银器,有19世纪的有二战前的20世纪老货,然后是西班牙殖民地(拉美)器物,比如这个号称17世纪(貌似)墨西哥称银制-木雕圣物匣(Lot 61,流拍)。
23:02
然后是欧洲大陆银器。18世纪以来的欧洲银器,法国做的是精美细致的奢侈品,德国做的是粗糙混沌的日用品。总体上荷兰意大利西班牙北欧随德国,奥地利随法国。英国人两种都做……下面这俩是德国的,17世纪末18世纪初,还算比较精美(lot 72~73,杯2483克,$35,000和$110,500——天,这个马只有649克)。
23:11
岛国银器总算来了,The Corporation of the City of London送给威尔士亲王(后来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登基不满一年就私奔而去的温莎公爵爱德华八世国王)的酒壶(77号标),1908年当时的大公司Goldsmith & Silversmith公司制作,落槌价$122,500。
20:31
接下来都是些英格兰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大牌银匠的作品了,Robert Garrard(后来长期的英国皇冠珠宝商)的烛台、汤釜,Samuel Hennell的大盘子,可惜都不算是精品,不能代表各家的水平啊。这个1826年的奖杯,还不错,作者不熟($13750)。另外,主角大盘刚刚$74500成交。
23:32
这次Paul Storr的东西非常多,普品不少,也有些好东西,虽然没有去年秋拍时那种超赞大雕塑烛台或中央饰盘……
比如下面这个大烛台(Lot 99,$98500)……一二三四五六七,嗯,简直跟犹太人的七支烛差不多了,不过犹太人的是金的。另外这个大茶炊也够份量(Lot103,流拍)。
23:39
后面还有不少Paul Storr的。这个带盖主菜碟有伊斯兰-阿拉伯-波斯-印度风啊(瞧俺这名字起的,Lot 107,$25000)。……这不是个帽子哇!
23:49
从Lot 129开始换拍卖师了,今年春拍的时候没换过。前面有对Benjamin Smith(1st)的烛台(Lot 93,12895g,$206,500)下半场又连续来了几件他的东西……这几件中规中矩也还不算太惊艳,还不如悠悠的烛台呢,略过。
00:03
哇塞,这两个大茶托的刻工好赞(是刻的么,想象不出),都是Paul Storr家出的。盘子上面的图案还不及仔细研究。但至少那个持枪置盾的女神,可以确定是不列颠女神Britannia,她把狮子带出来了,这样就不会被误认为是密涅瓦啥的了。还不知是刻画的是啥战役,可能是跟罗马人PK?不管了…… 让俺先淌会儿哈喇子……
有女神那个:4681g,Lot 136,$68500;另一个:8464g,Lot 135,$80500。
00:14
接下来几十个标的都是乔治二、三时代的老英式风格,素雅有余艺术性不足。比如:1783年贝特曼奶奶的小托盘,152号标,1814克,成交价$7500。一会儿等英国银器老大德拉美尔和更早的查理、安妮女王、威廉与玛丽时代的东西出来再继续。先再挑几个有点儿意思的乔治二、三时代的东西给大家看下:
171号鎏金纪念大花盆,1774年,6891g,$64900;
183号奖杯,1763年,3081g,$9375;
185号汤釜,1750年,4844g,$30000;
214号烛台4只,1733年,9548g,$290,500(图略);
218号中国风奶缸(让人顿时想起西方人早期仿的中国瓷器,可惜落单了),1737年,216g,$6250。
01:38
最后是保罗·德·拉美尔作品和更早期的老古董。德·拉美尔的精品都在博物馆了(主要是V&A),这几件虽然都是普品,但价格依旧一贯地惊人:
标的222,1736年93克素面小茶杯,$7500;
标的224,1731年626g小托盘,$21250;标的231,1727年1763克热水壶+酒精炉$22500。
01:56
中古银器登场(选部分):
标的221号,安妮女王时代马克杯,241克,$2750(高过中国外销银里的等重mug了);
232号,乔治一世时代奶缸,274克,$13750(卖葛的!);
238号,安妮时代咖啡壶,1127克,$32500;
240号,1679年查理二世时期261克浆果碟,$5000。
没等护国公出来找查理二世报掘坟鞭尸之仇,拍卖师就先下场了,直播到此结束!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
方便
作者:kmzs 日期:2012-10-08
罕见的银柄象牙刃中国外销银翻书杖,香港宏兴,31.6厘米
作者:kmzs 日期:2012-09-21
中国制的翻书杖以全牙雕、竹雕、漆雕为主,偶有银制,也是通体全银制成,长度从十几厘米到二十几厘米不等,类似下面最后一图中的小件(这不是书签,下次给大家看外销的中银书签)。反而是西方最常见的银柄象牙刃类型在中国外销银中难得一见。
最近两三年间,在ebay上,俺每周要把pageturner和letter opener类的东西扫三四次,rubylane和liveauctioneers上的也隔些时间就去搜搜看,甚至有时儿还在Google上搜"silver pageturner"然后将所有搜索结果都过一遍。在去年年初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还真遇到了一支!血拼拿下!!
·尺寸:全长31.6厘米。
·重量:98.9克
·材质:柄为银制;刃由象牙制成
·标记:手柄底部边缘有双排“WANG HING”(宏兴)款,晚清,估计1880~1910。
·出品:香港宏兴公司,晚清至民国时期主要中国外销银器出口商之一。
·图案:柄面有针尖大小的细密凹坑构成的珍珠底,底上一面为竹,另一面为梅树,底部有怪石杂草,构图完整。
·多图: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
为什么外省鉴定所也打伦敦豹子头标?——1780年纽卡斯尔翻书杖
作者:kmzs 日期:2012-09-18
(一)再复习一下英格兰鉴定所发展简况
在英格兰,最主要的当然是位于首都伦敦的尊贵金匠公会下属的伦敦鉴定所。还有一些在封建时代建立起来的老城镇获得了特许状,其中的工商业者能获得自由人身份从而免除许多封建义务。在这些“外省”城镇中也有金银匠活动。切斯特(15世纪初)、艾克赛特(16世纪中期)、约克(16世纪中期)、诺里奇(17世纪初)、纽卡斯尔(17世纪中期)先后获得了相应的许可,他们依此成立了自己的行会和鉴定所,纳入了官方鉴定系统。这个好处想来有二,一则是打有标的器物能被政府认可,缴纳一定的铸币税,器物可以直接由皇家铸币局回收,兑换成法定银制通货;二则是制品看上去正规,容易销售或转让。
但也有不少小城镇没能得到建立官方鉴定所的许可证,比如布里斯托尔、普利茅斯等,其中一些银匠不但会打作者标,还会打个城镇标记——这最初应该是为了与其他地方作者标类同的制品相区别,并不是鉴定标记。
其中艾克赛特、纽卡斯尔、约克等地鉴定所大多由于最后一个登记注册的银匠退休或迁出,而在19世纪悄无声息地消亡了。切斯特则在19世纪发展成为了一个商业中心,与根据议会法案于1773年成立鉴定所的伯明翰、谢菲尔德两个工业城市一样一度成为了伦敦之外的银匠集中地,其鉴定所维持到1962年8月24日才正式关闭,是根据特许状建立的鉴定所中存在得最久的。
(二)来看一根翻书杖:1780年,英国纽卡斯尔,玛瑙柄银刃,长34.2 cm
其实这货是不是翻书杖咱也不太确定,在liveauctioneers.com等网站见过一些18世纪制成的被卖家成为翻书杖的东西,与这个大体类似——酷似烤肉钎子,但要宽些,最主要的是顶端没尖,非平既圆,没有杀伤力。从长度等许多地方看也符合翻书杖的特点,不过这些东西刃部为银制或全为银制,与1880年以后主流翻书杖以象牙、玳瑁的轻质材料为主不同。
·类型:矿物柄银刃
·尺寸:全长34.2厘米。
·重量:243克
·材质:刃为925银,柄由天然玛瑙雕琢而成,底部可见少量蛋白石包裹体。
·标记:代表925银的英格兰狮徽,带皇冠的豹子头标志,代表纽卡斯尔鉴定所的三个城堡标记,表明检验年代为1780年左右的印刷体字母O,无税标(英国从1784年才开始向金银制品征税),制作者标记IL IR。可能是因为刃表面中间高两边低,部分标记没有打得很完整。
·制作者:John Langlands I & John Robertson I,最常见的纽卡斯尔银匠之一,也是少数同时在伦敦鉴定所登记的纽卡斯尔银匠。John Langlands I于1753年在纽卡斯尔鉴定所注册,1754年至1757年间与John Goodrick合伙经营,后者于1757年去世,此后John Langlands I独立经营了一段时间。与John Robertson I的合伙是从1778年开始的,1793年Langlands去世,其妻子遂继承其在工坊中的权益,与John Robertson的合作最终止于1795年。Robertson也是纽卡斯尔本地银匠,与Langlands家的合作结束后,曾在1795年到1796年间与另一银匠David Darling 合作,后独立经营直到1801年去世,工坊可能由其妻Ann Robertson接手,其子John Robertson II在1799年成为Thomas Watson的学徒,1811年起与John Walton合伙经营。
·多图:
(三)为何外省鉴定所也要打伦敦豹子头标?
可以看到除了代表纽卡斯尔的三个城堡标志外,这件东西还打有一个带皇冠的豹子头标——即模拟当时伦敦鉴定所的标志。为啥要打这个标?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个答案就是没机会说,哈哈哈。这个标有啥意义?其实我很早就知道这个标就是没啥意义,哈哈哈。
这事儿说来很简单……其实吧,那个啥,就是……就是……英格兰议会的老爷在制定1719议会相关法案时,把一贯低调的外省鉴定所们给忘了…… ……
以至于在法案中竟然写这么一句:(对于所有经化验纯度达标的器物)shall be marked with the workman's mark..., and with the the figure of the Lion Passant, and the figure of a Leopard's Head(必须打上工匠标记……,以及脸朝正面向右行走的狮子图案和豹子头图案)。
该法案从1720年6月1日开始实行(重复一遍,当时的鉴定所在6月开始换年份标记),其结果是,艾克赛特、纽卡斯尔、切斯特、约克四家从这年起非常淡定地把毫无意义的豹子头标加进来了,艾克赛特后来玩儿得无聊了,在1777年去除了这个标。1773年才成立的伯明翰和谢菲尔德鉴定所则直接无视此条法令中的无理要求。
脑袋大,身子小的文章至此结束……
(完……THE END)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
20世纪初俄国镀金掐丝珐琅银柄象牙刃翻书杖
作者:kmzs 日期:2012-09-18
·尺寸:全长24.2厘米
·重量:37.19克
·材质:柄为875银,刃由象牙制成。
·标记:手柄临近刃部有一不完整标记84(表示875银)。另有一俄文标记,看似ГП,应该是银匠标。由于掐丝繁密,两标记打于掐丝之上,第一个标仅见部分84字样和部分圆弧,从字体和圆弧形状看可能是一个第二期Kokoshnik银标系统(1908~1926)的鉴定标记的右下部分。40倍放大镜下的银标图:
·风格:掐丝镀金珐琅,一种典型俄国银器工艺,这种工艺与我国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一样最初源自中东地区。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此器物表面使用比头发丝略粗的银丝拧成麻花状后手工掐焊于手柄表面及侧边缘,然后在各处逐一填入白、红、浅蓝、蓝绿、绿、深蓝、紫等七色釉彩烧制并镀金而成。
·多图: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