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制】英国金银器物标志的小结
作者:kmzs 日期:2012-03-20
英国银器上的标志很具有代表性的,最多可包括作者标、城镇标、鉴定所标、日期标、税标、纯度/地区标这6个标(不算一些厂商打的地址和商标,以及专利标志等的话)。其中作者标和城镇标是作者自打,另外四个是鉴定所打。此外,还有一些个别年份用的纪念标志,对于少数获奖公司用的获奖标志等,本文暂不涉及这些。
曾经有鉴定所的城市包括中世纪就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即伦敦、约克、诺里奇、纽卡斯尔、艾克赛特、切斯特、爱丁堡和都柏林,以及新型工业城市包括伯明翰、谢菲尔德和格拉斯哥,这些地方的银器打作者标、鉴定所标、日期标、税标、纯度/地区标。
没有鉴定所的乡村一般只打作者标,一些小城镇(大多是从本地大贵族的要塞或者有一定规模的港口发展起来的)的银匠还会自发地打个城镇标——有的可能是本地的某种类似行会的组织所倡导的,有的则可能是在当地的历史上的某一个或几个小有名气的银匠开始做了,其他的效仿。其中一些乡村或小城镇银匠制作的银器还可能被送到有鉴定所的城市去鉴定,这样就可能打满所有可能的六种标。
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前后的约克、诺里奇、艾克赛特等英格兰小鉴定所在许多小银器(如小勺子上)不打鉴定所标,有段时期伦敦的小银器上也不打豹子头标,这样几乎只能根据行走的狮子(代表英格兰或925纯银)、日期字母和银匠的信息等来与伦敦鉴定所的相区别。
关于城镇标和鉴定所标在市面上的银器上的常见程度,个人排序如下(英国海外属土和殖民地不纳入探讨范围):
1、特别常见: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
2、较常见:切斯特、爱丁堡、格拉斯哥、都柏林
3、少见:艾克赛特、纽卡斯尔、部分苏格兰小城镇(Aberdeen、Dumfries、Dundee、Greeknock、Inverness、珀斯)
4、极罕见:约克、诺里奇、所有英格兰小城镇(如普利茅斯等)、所有爱尔兰小城镇(如基尔肯尼等)、其他苏格兰小城镇、海峡群岛(根西、泽西)
下面是个1870年纽卡斯尔鉴定所打的标志:
[更多图例请见此文底部:www.3exware.com/home/article.asp?id=100]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
“人类迈向和平的唯一途径”狂想录:目录
作者:kmzs 日期:2012-03-10
布拉柴维尔的由来
作者:kmzs 日期:2012-03-08
目前刚果河两岸各自为一个国家,西边是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原来是法国的殖民地;东边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旧称扎伊尔,以前是比利时殖民地。
两国的首都布拉柴维尔和金沙萨分别建立在作为国境线的刚果河河口两岸,两个国都隔河相望,可以算上世上一奇事。要是两国掐起架来,互相沿河摆一溜炮估计就能把对方的首都给废了,根本用不上飞机和导弹。
金沙萨原名利奥波德维尔,名称来源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殖民时代,这个国家曾一度是此君的私人领地。布拉柴维尔同样来自于人名——布拉柴好像是个法国探险家,19世纪下半叶曾经在刚果河口一带活动过。
既然这“利奥波德”和“布拉柴”都是人名,那么“维尔”是什么呢。“ville”这个词一方面可以根据法语翻译为城镇、市镇,意思简单明了——不过法国本土好像还真没什么名字以维尔结尾的城市。另一方面,在记忆中,当地人的语言里也有一个翻译成“维尔”的常用词,本意是草场。当时这一带的原著民主要以放牧为生,以牛羊为财富,“维尔”是他们赖以为生的资源和赖以居住的土地。根据草场的草质有酸维尔区、甜维尔区之分,根据维度,有低维尔区、中维尔区、高维尔区之分,等等。因此“维尔”或许还能更宽泛的理解成是“什么什么的土地”。这样一来,它们或许也能被分别解释为“利奥波德的土地”和“布拉柴(发现的)土地”?
狂想录分论二、政府的作用与世界政府的幻想
作者:kmzs 日期:2012-03-06
狂想录分论二、政府的作用与世界政府的幻想
政府是什么?从历史经验出发实证地来看,政府一直是一个统治体系。而从现代社会需求出发,进行规范分析,政府应该是一组服务机构。
人类具有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能力,无法完全依靠自身来满足所有需求。如果人类能修炼到佛教所说的神通境,能“变多为一,一为多;大为小,小为大;入水入地不为山河石壁所障,且凌空飞行自在,来去无碍……”,可以极少或几乎不需要依赖于他人,那么政府的存在也就没太多必要性了。
正由于人类的精力能力有限,兴趣特长又彼此不同,因而按己所能各自生产不同商品,提供不同服务,并进行交换,是互利的好事。但是,有那么一部分大家都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必须对所有社会公众提供,很难将特定的人从接受服务的对象中排出出去——比如对马路的清扫、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对社会治安的维持之类——由于这类服务不具有排他性,它们很难或不可能由个人或公司提供,并向获得服务的人收费,因此需要一个公共机构从全国民众的收入中获取一部分资金来运营这些事业。此外一些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超长期才能收回投资,且对大范围的民众有益的建设活动,也需要有一个有权限和实力的机构来负责。
从一定角度来看,现代政府理论上应该是满足了上述社会需求的这样一种机构。它通过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来获取提供相应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资金和进行市政建设所需要的资产,同时维持自身运作的正常开销。它还能通过国债来将那些惠及多代人的工程的建设费用向后人摊派,即不能光让当下人缴纳税费来为各种建设埋单,也要将后来人的付出的税费提前预支些。这并不是简单的超前消费,而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前人种树给后人乘凉的确是件好事儿,但后人在树荫下多半不会感激前人,还会说风凉话埋怨树长得不够歪,因此也不能就这样让他们捡了便宜去卖乖,多少得掏点钱出来把政府向前人借的债还上。
虽说政府是服务的提供者,人民是服务的消费者,消费者一般总有发牢骚的权利。但“顾客至上”的原则在这里并不适用,毕竟政府比较接近于垄断企业,而人们接受其服务的需求又是刚性的,甚至是受法律限定的,因此消费者在这里处于弱势。另外,税收与为一般服务支付的酬劳不完全相同,个人以为其中的一部分更接近于保险金,许多服务设施或机制在正常情况下对普通市民并无作用,一旦特殊情况发生,其益处才能落到相应的个人头上。——啊,打住,完全跑题了,我们转回来——
政府可以有多重级别,一般上是上级政府管理下级政府,按理说应该是下级政府(或者说下级政府服务的民众或代表这些民众的地方议会)向上级政府让渡一部分权利,以便使当地民众能得到上级政府提供的某些服务。比如甲地的工商文化发达,当地居民从事脑力劳动为主,大多不愿意当兵,而乙地民风彪悍,勇武者受人敬仰,不少居民愿意入军服役。如果甲乙两地将国防权上交给一个共同的上级机构,那么其资源配置结果将更贴近两地人民的意愿。
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多个国家形成的区域联合政府,乃至世界政府的出现是可能的。可以说从家族到部族、到部落联合、到国家、到国家联盟,再到世界政府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因为这种历史规律不是拍脑门儿拍出来的,在其背后反应的是人类对其自身利益的关切,对其各自不同的幸福(即对满足各自不同的爱好和意愿)的追究,可以预见,世界政府将在全球性资源配置上和提高全人类整体福利方面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想象和推理,我们可以总结出世界政府的一些特点。首先,可以肯定它与现有的联合国及专门机构有重要差别。现行的联合国是一种政府间对话和协调机构,是由各国政府参与和组成的,它之所以只能是一种协调机构,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它不向任何人民权利机构负责,因而缺少进行任何直接行动的法理基础。而世界政府将是在世界议会的基础上组建的,它至少理论上名义上向全人类负责。
其次,世界政府不意味着霸权。像科幻小说中那样的靠强力统一的世界政府是难以维系甚至根本无法建立的。世界政府只能是各国让渡部分权利而形成的,它根据各地方所让渡的权利提供与之相应的服务。与此同时,地方自治仍然存在,许多公共服务,甚至大部分公共设施建设等仍将由各级各类的地方政府来提供。地方行政机构更了解本地居民的文化和心理,在提供民事相关服务上也更有优势。
虽然有利有弊,有些也极难实现,但我仍然期望这个假想中的世界统一机构能担负下列职责:
1、由向“世界议会”负责的“真正世界银行”发行世界通用货币。黄金产量有限,特别提款权使用不便,美元之类的特定国家货币作为国际主要结算手段则很容易变成货币霸权主义。世界通用货币的最大缺点是使得地方政府失去了用货币手段调节自身经济的工具。但这本身就不是特别重要,如果重要性真的那么大,那像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的每个省份都应该发行自己的货币。何况汇率等部分货币工具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将祸水引向全世界的一种损人利己的工具。世界政府有责任对各个地方予以一视同仁的援助,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的解决经济危机,避免地区性的经济问题引发全球性的经济震荡。
2、成立向“世界议会”负责的维和部队——想来指挥和运作这样的军队是很有难度的。其来源是从世界各地招募,而不是由各国政府派遣,其比例需要精心控制。各国政府逐渐放弃国防权利,只保留内卫部队负责内部安全事物和抢险救灾工作。嗯,这已经是理想论了。
3、能源资源开发活动由“世界政府”招标给特定的企业去经营,不再由各国政府所有。这类公司的相当比例的股份应该在全球市场可以随意买卖并对持股设定相应的限制,使公司由较广范的民众根据其投资意愿所有,而不由特定国家控制。资源产品的价格按招标规定和受市场调节手段制约的某种价格形成机制来制定。虽然听上去是天方夜谭,但其背后的原理在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本身应该属于全体地球人。按照常变常新又实际上没有大神保护的所谓“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确定归属者,常常导致资源无法被利用,也导致其价格过分受政治左右,甚至每一滴石油都要用一滴鲜血来换。资源本身应该由愿意进行经营的企业来开发,由愿意使用的人以公平合理的价格购买,而不是通过丧尽天良的强盗行径来占有。当然,世界议会在讨论和决定招投标规定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和邻近地区的意愿。比如接标方应该优先使用当地劳动力,对周边多少公里范围内的居民提供优惠价格,对因开发而受影响的住民尽量予以适当的不常,以及注意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等等。
上述这些看似为飘渺的幻想,但其总体上符合总论中提出的“仁”的理念,就长期来看将对全人类有益。而短期来看,虽然表面上不免会对一些人的利益有所影响,但实际上对那些围守着因领土争端而无法开采的资源,搞不好还要反复接受战火的洗礼却自认为保全了利益的人并非是坏事——即便不是对所有人,也能使大多数冲突的相关方的境遇得到帕累托改善。
2011年6月29日初稿
2012年3月5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