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艳遇

入夏以来,由于门窗敞开,我的八平米的斗室已经被许多六条腿的小精灵们造访过了。

其中少不了蚊子若干,苍蝇一对。对这一类的不速之客,一经发现,我一向是不顾念什么生态平衡或生物伦理直接送他们往生极乐的。这也免不了大义灭亲地扑杀了几只跟我血脉相连体内流着我的血的小蚊──我可不指望他们给我养老送终哦。

在目送了一只误入的蜜蜂乖乖飞去,以及撵走了一羽对鄙人的陋室颇为留恋的蛾子之后。前天晚上又被一花里胡哨的小瓢虫光顾了。问题是咱没有饲养这种小不点儿的经验,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隔着一小片餐巾纸轻轻捏住它,将它送回了苍茫的夜空。

然后我决定把窗关小,傍晚开灯后不光拉好窗帘,还将两头压住。本以为这下可以大幅减少这类没有物权观念的小东西对私人领地的随意入侵了,哪知道昨天晚上竟然出现了一头牛蹲坐在我的凉席上。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只小强,随手抄起本书欲拍,才发现这个同样伸着两只长长的触角的家伙,身体黝黑而狭长,慢条斯理懒洋洋的也不像小强那么机谨,原来是只墨天牛。要是早上十几年,它估计就被我圈养起来了,慢慢玩弄了。要是早上二十来年,它肯定会被我好好的欺负一下,搞不好还会惨死于吾之魔爪。不过现在我对这些飞禽走兽们却心怀厌恶,略感恶心──尤其是当她们一登门造访就急于跟你同床共枕的时候。无奈之下,我只好作了一回放牛娃,将这头天上来的仙牛赶回它的天然牧场。在它不甚情愿的被驱离的一霎那,我下意识地忽然想,竟然没请人家吃上一顿便饭就将人送走了,好像不是待客之道哩……

法布尔老爷子泉下有知一定会羡慕我的种种艳遇,不过我看来是没耐性消受这种艳福的。唉,我是不是该想办法给这两扇该死的窗户装上个纱窗啊,否则难保哪天家里就变成第二座荒石园了!

分类:生活旅行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3 | 查看次数: 3307

[断章碎语]男为悦己者穷

最近听到句怪话叫“士为知己者死,男为悦己者穷”,那遇到异性知己非得死穷死穷的不可。不过,《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云: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易经·系辞》中又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死而后生,穷以致久,虽人生如是,岂为恶事哉?!
分类:思考感悟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3 | 查看次数: 3603

分班制的背后是对“差生”的歧视

观点概述:高级中学通常会以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并将教学水平最高的教师集中于最好的几个班级中,这是一种有悖公平的歧视性做法,是现行招考体制所带来的一种副作用。

中学,尤其是高级中学里,按成绩分快慢班的状况非常普遍。每个年级通常会有一到两个快班,又称好班、重点班或直升班,剩下的均为普通班,其中重点班的人数一般占年级学生人数的20%左右。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惯例,但实际上是一种不合理的歧视性做法。

分班制为成绩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一定的竞争压力,但它的的目的并不仅在与此,而主要在于将更好的教师资源提供给重点班,让普通班那些在成绩上缺乏优势的学生配着教学水平不够突出的老师去一起自生自灭。这是一种性质恶劣的公开化的歧视行为,完全有悖于公平原则。从社会学角度看,这是一种人身不公——对每个人给与不同的待遇。从经济学角度看,这又是一种市场不公——对支付相同费用的人给与不同质量的服务。

前一阵子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海某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一个高三重点班的学生和家长们,竟然为了某一个学科的老师的教学水平相比同样教这个班的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有所不足,而与校方争执不休。那位老师已经连续带过几届高三普通班,并未有学生反映其教学能力或方法有什么严重问题,只是由于同学科组的一位资深的老教师退休,他才开始改带重点班。随高考临近,争吵逐渐升级,家长们竟然扬言要考后集体上访控告学校。难道“好班必须要配最好的老师”被写入什么法律了?最终,校方让步,取消了那名教师本学期剩余的教学工作,令其回家临时“待业”,并更换了另一位老师来负责这个班级考前最后几周的复习课程。由此可见,大家对这种歧视性的做法不但习以为常,而且还广泛认可,将其作为理所应当的行径。

那么这种歧视性做法是由于什么而产生的呢?可能有人会觉得采用这种按成绩分班并将教学资源向快班倾斜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高升学率。我觉得这最多不过是个次要的间接原因。广义的升学率中通常包括两个比拼指标。其一是升入高一级的普通学校的学生比例,这里的“普通学校是”指专科和职业技术类以外的学校,这个比例即狭义的升学率。其二是升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的比率,即重点率,对高中而言,这个比例也被称为一本率。此外还有一个叫做一本达线率的指标,是一本率的毛值。对于本地区最优秀的几所学校,它们可能还要互相比较另一个指标──升入公认的最顶级的几所高一级学校的学生的比例。但是在许多学校中,统计入上述任意一个指标范围的学生的总数都大于甚至远大于重点班的学生人数。上海考生的一本录取率显然也远高于20%。因而这种歧视性做法与升学率或许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

不可否认还有其他一些诱导因素,但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双向选择的招生制度的一种负外部性,或者说副作用,因此其直接原因是学生所具有的择校权利。这种双向选择制度通过升学考填报志愿,免试保送或自主推荐等充分体现出来。双向选择意味着成绩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择校权,那么许多高级中学为了升学率、名声之类的绩效必然需要为这些学生提供“优待”,以吸引他们选择本校而不是更好一些的学校。比如,对一些前来参加学校自主推荐测试的优秀学生,给予如果在中考时填报并考入该校,保证能进入重点班的承诺。而直升班这个别称也就是由于它是保送生的云集之地而得名的。一旦有学校采用这种歧视性的分班制,其他学校就受到了这种从道德上看是不正当的生源方面的竞争,而不得不去仿效。道德上的不正当,只要不上升为政策乃至法律的不正当,就可以为之,以至于大行其道,“风靡”全国,现在则习惯成自然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上海的初级中学并没有都采取这种“差生”歧视的分班制度,即便有分班也不完全是按成绩来分的,而主要是在普通班之外设立了科技、艺术或体育方面的特色班。这是因为从1997年开始,上海的初中生便以就近入学为主,大幅降低了学生择校的余地。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之外,采用双向选择的招生制度是无可厚非的,其本身也经受了时间的检验,总体上是公平有效的。但正像市场经济制度具有负的外部性,或称市场失灵(比如为了经济利益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一样,教育制度也同样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负外部性。依成绩分班来因材施教本来不是坏事,但是以分班结果为接口,故意将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集中在少数几个班级,这是有悖于“有教无类”的基本原则的。由于智力和家庭环境等因素,要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无法做到,但至少要尽可能地确保过程公平,而这种歧视性的教师分配方案,显然对促进过程公平不利。

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需要取消学生的择校权,而且总体看来这种择校权是利大于弊的。避免市场失灵需要依靠政府监管,应对招生制度的外部性也一样。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注意到现行招生制度带来的副作用,采用一些手段抑制学校的错误做法。这既可以使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能真正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水平、评价口碑和设备设施等软硬件的情况为依据,而不是以能否进入好班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又可以避免类似的甚至更严重的事件再次发生,使校园更加和谐。

查看更多...

分类:思考感悟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3 | 查看次数: 4164

[非典型游记]春风十里扬州路

4月23日晨,或许是由于在想一些有关理解论的问题而没睡好,也可能只是因为没睡好所以才胡思乱想,6点多就起来了。匆匆地在我所见过的最简陋的餐厅吃了些点心喝了碗粥,撇下有马拉松任务在身的和还在睡梦中的诸人就一个人上路。

这家由某个体育俱乐部帮忙订的寒酸的宾馆,在扬州市中心偏南的南通西路上,紧邻汶河南路。宾馆对面就有公交车站。漫无目的乘了一站车,还是决定下来自己走。这一走就不停地走了5个来钟头。

前半段大体是沿着古运河前行的。在南通西路上向东直行至南通东路,路过何园,不过太早了,还没开门。继续向前,在看到康山文化园的时候顺着它左转沿泰州路一路向北。先后路过天主教圣心堂、吴道台府、第一人民医院、一座清真寺(在河对面)、朱自清故居、东关古渡等便到达了便益门大桥。稍作停留后决定再次左转沿古城河西行,走盐阜东路,途径工艺美术博物馆、玉器厂、准提寺(民俗博物馆)。然后在个园里小憩,出园后,沿盐阜西路继续西行,路遇史公祠(史公指史可法)、佛教文化博物馆、御码头、冶春花园等,至瘦西湖为止。行程累计约有十余公里。

一路所见,无论新宅旧邸风格大体统一,可惜金属水泥等部件、空调灯泡等电器突兀其中,产生了不小的落差,有些煞风景。想世博园中,建筑大多新潮古怪,整体上却显得协调。而扬州城里,建筑式样大体一致,却显得不太自然。新式建筑是现代化施舍配古典外观,老式建筑则是古典外观配现代化设置,隐隐让人觉得不爽。不过,不爽的或许只是心情罢了。怎奈这一路 上,心中所吟不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暗念至此,不禁潸然。

 

2010年6月2日补录


Tags: 扬州

分类:生活旅行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3 | 查看次数: 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