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美国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美国银器业先锋与大厂》截稿

​这篇文章的计划实际上始于2012年,不过只在那年5月间写了一篇短文《美国金银器物和珠宝首饰业发展史概述》,便搁置下来忙别的(中银日银等文)去了。时隔八年,直到去年5月中旬完成《欧洲大陆银器名家择要》后,才有机会重新捡起来。最终在上月24日完成了文字稿,随后修改润色选了插图,到了今天(10月17日),才基本告一段落,字数统计显示不到11万7千。目前仍然有几件插图相关样本和两三本不重要的参考书没有到,几幅外来图像的使用授权没有申请,因此后面还有些收尾工作。

这篇文章原计划在10个月内搞定,显然又超期了。原因之一是美国银器相关图书资料太多,不算期刊,就翻了一百三四十册(套),确实颇费功夫。好在美国书大多浅显易懂,不像某些英国、欧洲银器相关图书(其中不乏博士论文),绕绕弯弯地扯进各种理论,生僻词多,读得累。

《英国重要金匠、厂商与设计师》是先分五大类总结,然后附小传;《欧洲大陆银器名家择要》则分大类为章,下面再分小节。对于美国,分章有点儿困难。一是有些人(厂商)骑墙,比如保罗·里维尔起于殖民时代,但独立后的作品更多,即有手工艺人的特点,又有早期工业家的气质。另外像戈勒姆,顶级市场要抢,中低端的也不放过,一面在批量造机制器,一面又有专门的手工制品生产线。把他们放哪类都不合适。二是笼统分类介绍,篇幅很难平衡,结果会有些章节过长,有些过短。综合考虑,决定扁平化,不分章,直接就到小节。结构为内容服务,不求各篇(册)之间的布局统一,这也是一贯方针。

 

《美国银器业先锋与大厂》最终一共分了23节,包括:
  1. 奢华三百载:美国银器业沿革 (这是综述+引言)

  2. 殖民时代(波士顿):赫尔与桑德森及后来者 (介绍了15位新英格兰银匠)

  3. 殖民时代(纽约):荷兰裔、胡格诺与迈尔·迈尔斯 (介绍了12位纽约殖民地银匠)

  4. 殖民时代(费城):理查森父子和小菲利普·辛 (还提到了另外两三人)

  5. 半夜骑行:保罗·里维尔

  6. 华灯初上:弗莱彻与加德纳

  7. 百年老店(一):鲍尔–布莱克 (从老马康到布莱克–斯塔尔与弗罗斯特,另外介绍了约翰·文特)

  8. 百年老店(二):J·E·考德威尔及其他 (另含费城的贝利–班克斯与比德尔、威廉·威尔森父子公司,顺道提了波士顿的施里夫–克伦普与洛等)

  9. 设计为王:蒂芙尼 (另含穆尔父子、格罗斯耶安与伍德沃德和蒂芙尼一众众主力设计师)

  10. 行业龙头:戈勒姆 (另含斯波尔丁公司、阿尔文银器公司、埃里克·马格努森和戈勒姆的主力设计师)

  11. 紧随时尚:怀廷 (另含在怀廷和蒂芙尼之间来回活动的查尔斯·奥斯本)

  12. 经典传承:威廉·盖尔、多米尼克与哈夫和伍德与休斯 (另含后者的后继者格拉夫–沃什伯恩与邓恩)

  13. 小小诱惑:希布勒 (另含艾伯特·科尔斯等)

  14. 工业巨擘(一):里德与巴顿 (另含西奥多·B·斯塔尔公司)

  15. 工业巨擘(二):国际银器公司 (另含梅里登不列颠尼亚公司、威尔科克斯与埃文斯滕、威尔科克斯镀银器公司、巴伯银器公司、拉皮埃尔制造公司、阿方斯·拉帕利亚、奥奈达公司等)

  16. 炉火与引擎:华莱士等新英格兰地区银器厂 (含华莱士、塔特尔、沃森、托尔、伦特、德金、韦伯斯特、弗兰克·W·史密斯、R·布莱克金顿)

  17. 巴尔的摩风:萨缪尔·柯克父子及其他 (含柯克、沃纳、施蒂夫、斯科菲尔德、康拉德·克兰克父子、雅各比与詹金斯等)

  18. 西海岸骄子:范德斯利斯和施里夫 (旧金山专题,含W·K·范德斯利斯、施里夫、弗里德里克·雷赫尔、凯勒与里特、舒尔茨与费希尔)

  19. 崛起的中部:杜梅 (辛辛那提专题,另含赫尔曼·凯克、爱德华与戴维·金西、克莱门斯·奥斯坎普等)

  20. 手工艺复兴(芝加哥):卡洛工坊及其他 (另含贾维工坊、兰达尔工坊、切利尼工坊、勒博尔特公司)

  21. 手工艺复兴(马萨诸塞):玛丽·奈特、格贝莱因和阿瑟·斯通 (另含波士顿的手工艺工坊)

  22. 手工艺复兴(洛杉矶):克莱门斯·弗里德尔和波特·布兰查德

  23. 窈窕新艺术:昂格尔兄弟

 

总共大约介绍了差不多一百家(位)较具代表性的美国银器工坊、工厂、店铺和设计师,时间跨度大体从1650年起到20世纪中叶。对部分存续得更久的企业或品牌,也稍带提了它们最后或最近的状况。

 

*注:依据个人习惯,上面标题中的“与”表示合伙关系,即前后的两人是同一家店铺工坊的合伙人,“和”、“及”等表示并列关系,前后为两家独立实体。



【更多资讯请搜索微信公众号“银器文化史研究”,或加微信号suoluomi8888】

 

 

 

Tags: 美国 银器 古董 古董银器 西洋古董

分类:银与文化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489

埃及复兴风格流行于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初,虽然法老和斯芬克斯的形象最为常见(比如埃尔金盾的银器和镀银器,皇家维也纳的瓷器)但也未必一定要有,如下面两个:

 

费城J.E.Caldwell公司(目前仍在营业)制黄油钵,断代1848~1870(断代依据:该公司成立于1848年,1870年以后以经销他人制品为主,另外南北战争后925银代替美国硬币银900而成为业内标准,STERLING款普及,因此从19世纪晚期开始就不再用“ENGLISH STERLING”款来强调自己的制品是按英国银币的925纯度而不是按较低的美国银币900纯度的了)。

 

马萨诸塞的Whiting Mfg Co.公司制糖缸奶缸。Whiting公司是最知名最受欢迎的前10来家美国银器公司之一,名声仅次于Tiffany和Goharm,与Dominik & Haff、International Silver(由Rogers Brother等合并而成)、Kirk(后与Stieff合并)、Reed & Barton、Tuttle、Wallace和Shiebler齐名。Whiting公司成立于1866年,1924年被Goharm全资收购。此物断代1866~1904(Whiting成立于1866年,1905年起除了刀叉勺之类的“扁平器”之外的器物上均打有一表示年份的标志,此对无此标,故为1905年以前制品)。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

Tags: 埃及复兴风格 美国 银器 艺术风格 器物展拍

分类:银与文化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4 | 查看次数: 4093

美国的一些土著部落很早就能制作一些银饰和器物。非印第安土著美国银匠出现在15世纪前后,随后的美国金银器发展史一般以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作为节点分为三个阶段。尤其是南北战争(1861~1865)是个重要的分水岭,有人以1860为界,有人以1865为界,本文以1860来划分。


内战以前,美国没有公认的纯度标准,除了马里兰州在1814到1830年间有鉴定所和相关法规之外(1830年以后不再强制实施),美国也没有相应的纯度规定和管理制度。南北战争之前大部分美国银匠制作的器物的纯度在850~900之间。1794年,美国银币的法定纯度为892.4后于1837年提升为900,因此从18世纪晚期开始,绝大多数银匠的制品都能达到900左右。这些一般被统称为硬币银(Coin Silver),但也有一些公司使用纯度更高的材料,比如Kirk曾一度使用917(类似于黄金的22K,也可以纳入广义的硬币银范围内),Ball Black则使用更高的950,也有一些使用925(即英国纯银,甚至打上English Sterling标志)的。从南北战争前后开始,美国大部分的银匠和公司逐渐统一使用925,由此形成了美国银器的习惯性标准。

从19世纪初起,和西欧一样,美国金银匠也逐渐从手工作坊向公司企业方式转型。19世纪以前大部分欧美银匠都是传统的前店后场式的小作坊,虽然也存在几个师傅合伙,招收帮工或学徒的多人合作模式,但规模有限。公司化经营的结果,不仅出现了雇佣工人和较大的工厂,而且还引起了销售与制造的分离,珠宝银器公司既自己制造也订购、代销它人的制品,许多银匠和较小的公司则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些较大公司的代工。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了1860年前后,美国的金银制品工业逐渐成熟,一批业内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企业在此时期出现或成名。南北战争之前,美国虽然也有诸如Paul Revere之类的著名银匠,但总体工艺一般。1860以后美国银器的艺术水平逐渐达到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了西欧同行,与英法俄共同组成了西方银器的第一集团。目前拍卖会上常有其制品露面的公司,主要是Tiffany和Goharm两大巨头,以及Ball/Black、Dominik & Haff、International Silver(由Rogers Brother等合并而成)、Kirk(后与Stieff合并)、Reed & Barton、Shiebler、Tuttle、Wallace、Whiting(后并入Goharm)等10来家,数量不多,耳熟能详。这些公司大多不光制作销售金银制品,而且也制作珠宝首饰,代表了历史上美国本土金银珠宝类奢侈品行业的最高水平。
西洋古董银器收藏鉴赏系列

Tags: 银器 美国 历史 银器知识

分类:银与文化 | 固定链接 | 评论: 0 | 引用: -4 | 查看次数: 4170